某綜合辦公樓建于2014年,為一幢五層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房屋。現因使用要求進行局部改造。本文結合改造方案,對房屋抗震性能進行綜合評估。
1工程概況
1.1建筑概況
受檢房屋為一幢五層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房屋,總建筑面積為3829.0m2,建筑高度為20.85m,建于2014年。一層層高5.10m,二至四層層高3.60m,五層層高4.20m。基礎形式為樁基礎,采用PHC管樁,樁徑400mm,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設計值為1000kN。樓蓋為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該建筑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抗震等級為3級(樓梯間框架梁柱為2級),場地類別為Ⅳ類。
1.2改造方案
(1)一至二層新增一部樓梯(4~5/C~D軸間);一至五層新增2部電梯,1部位于2~3/C~D軸,1部位于(1~2)/(D~1/D)軸;
(2)原二層樓板大開洞處封堵;
(3)屋頂層中庭處新做玻璃采光頂。
2建模計算分析
根據委托方提供的電子版圖紙和現行的《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改造后受檢房屋抗震設防類別仍為丙類建筑;根據《建筑抗震鑒定標準》(GB50023-2009)、《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中有關要求及規定,改造后受檢房屋屬于C類建筑,后續使用年限宜為50年,該房屋抗震烈度為7度,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0g,場地類別為IV類(上海地區)。本次按C類建筑、地震設防烈度為7度對受檢房屋進行抗震鑒定。
根據《現有建筑抗震鑒定與加固規程》(DGJ08-81-2015)第4.1.6條第3款規定,7度時地基基礎現狀無嚴重靜載缺陷的乙類、丙類建筑可不進行地基基礎的抗震鑒定。
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及實測材料力學性能,考慮改造方案,按現行規范對房屋承載力進行驗算,驗算工具采用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編制的PKPM系列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
結構計算模型確立所需荷載計算均按古美街道城運中心裝修圖紙改造設計值及《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查用。
注:玻璃采光頂按照1.0kN/m2計算總重量,將總重量按照周邊梁長度折算成線荷載加在周邊梁上進行計算。

3結果分析
(1)主要結構構件承載力驗算結果
根據現行國家規范對房屋進行了結構承載力驗算,驗算結果表明:受檢房屋除局部樓梯間框架柱軸壓比不滿足規范要求外,其余主要梁柱構件承載力均滿足規范要求。
(2)局部樓板承載力驗算結果
根據現行規范對三層(2~3)/(C~D)軸新增電梯區域進行了樓板承載力驗算,結果表明,(2~3)/(C~D)軸區域鋼筋混凝土樓板配筋滿足原設計要求,由于其余部分樓(屋)面使用功能均未進行變更,未重新計算樓(屋)面板的承載力。
4結論
結構承載力驗算結果表明,受檢房屋改造后承載力基本滿足規范要求;新增電梯區域范圍內鋼筋混凝土樓板配筋滿足原設計要求。